今天中國的大眾化餐飲的發展,都有些什么特色,它又有什么發展瓶頸,如何經營才是它的出路?
現象“餐館消費”引領餐飲新時尚:如今,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、生活節奏加快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,人們越來越多地告別廚房,走進各色餐館,享受便捷、質優、價廉的飲食服務。據商務部信息,2006年,我國餐飲業零售額達到1萬億元,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.5%。目前,大眾化餐飲約占整個餐飲消費的70%。傳統居家飲食正經受社會化就餐方式的空前挑戰,居外餐飲、特色餐飲、假日餐飲、休閑餐飲成為生活時尚。以家庭消費為代表的大眾化餐飲消費規模日趨擴大,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。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,要力爭用3至5年時間,在全國100個大中型城市基本建成大眾化餐飲服務網絡,同時配套實施早餐工程,基本解決城鎮居民餐飲消費的便利、實惠、營養、衛生等需求;全國大眾化餐飲占整個餐飲市場的比重達到80%,總體發展水平基本與居民餐飲消費需求相適應。
特色要進入“情景特色”消費:今天,人們走出家門外出就餐,不僅要解“腹中饑”,更追求口到、眼到、心到的多品位享受。眼下,各地絡繹出現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餐飲美食,深刻反映了大眾化餐飲的價值取向。中國烹飪協會秘書長馮恩援說,餐飲消費的發展包括溫飽型、健康型、文化型等三個階段,大眾化餐飲不應僅在滿足低收入消費者上落筆。家住濟南燕山小區的王建幾乎每天都到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吃早餐。6個蒸餃,一碗西紅柿雞蛋湯,一碟雪里紅小咸菜,總共才花3.5元。王先生說:“吃飽吃好,又不浪費時間,方便得很!這是早餐,要是晚餐,我會找一家環境更為雅致的餐館來消費。”位于濟南濟微路的醉愛江南原生態酒店,這里以浙蘇湘三大江南菜為主營,一樓廳內飾有小橋流水、竹影婆娑,假山飛瀑下還有嘎嘎轉動的水車,消費休閑兩相宜。而這種情景消費正是眼下大眾化餐飲的獨門招牌之一。
以上消費環境,顯然與露天攤點有天壤之別。再看菜品,傳統的油條、包子、餛飩、稀飯等一樣不少,還增添了許多更可口的美味,衛生條件也令人滿意。如今,在外旅游的人,最喜歡品嘗的還是地方的特色名吃。如到南京,早餐少不了鴨血粉絲湯、灌湯小籠包;到“中國火鍋之都”重慶,肯定要一觀火鍋城的壯觀,體驗一下什么是正宗的川味;到武漢,還有以熱干面、豆皮、鴨脖子為代表的上千道“江城名菜”、“漢味小吃”等著你。
總之,大眾餐飲最好與當地特色相結合,體現地方文化特色。出路以連鎖經營破解微利難題:大眾化餐飲發展的最大困難是利潤微薄,來自商務部門及業內人士的觀點認為,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連鎖經營,走規?;l展的路子,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大眾化餐飲的微利難題。據一些餐飲業經營業戶反映,單個店想做大做強很難?,F在菜價、肉價等各種原材料都在漲價,租房價格也在漲,做大眾化餐飲離不開政府的支持。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說,大眾化餐飲利潤微薄,所掙來的錢是“一個角一個角捏出來的”。他認為,大眾化餐飲關系國計民生,惠及納稅人,因此,大眾化餐飲尤其是早餐工程等微利性、保障性業態,在建設初期,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十分必要。
【餐飲桌椅網標簽:餐廳消費,餐飲家具,餐飲業經營必須知道的4點】